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自我与舍己

雷鸣

我们有罪冤不冤?

人被生下来没得选,生下来就有罪,岂不是挺冤啊?那么,到底为何我们生而有罪呢?

我们知道上帝就是真理(参约翰福音14:6,17:17;约翰一书5:7),当亚当和夏娃吃了分別善恶树上的果子,当人不以上帝为中心的时候,也就是偏离真理了。希伯来原文中,罪的定义主要是“偏离正道”的意思。有人追问:上帝只处理亚当夏娃两个人怎么样?这样既能解决罪的问题,又不牵连他们的后代——我们人类。答案是不可能,因为:

一是罪的代表性。亚当是人类的代表,是上帝的最高创造,本无病、无老、无悲、无死,他的失败就代表着全人类的失败。所有人都是他的子孙,他代表人类做出一个选择:离开上帝,以自己为上帝。因此,每一个亚当子孙一出生就会拥有一个特质:自我中心,因为每个人都是由亚当而出的。

二是罪的牵连性。我们都是由罪人亚当而生,所以难逃罪性,这就是为何大卫王会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篇51:5)

我们受苦冤不冤?

罪的集中表现就是人人都自我中心,因为自我中心的本质就是以自己为上帝,自己作主。若认为自己最重要,就会表现为只顾自己、满足自己,自我利益高于他人,这就叫自私,像亚当自己也吃了分別善恶树的果子,却把责任推卸给妻子夏娃一样(参创世记3:12)。

有了自我中心,若觉得自己比他人优秀,比別人强,高人一等,就产生了骄傲,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和嫉妒。嫉妒若异常强烈,甚至会出现伤害,就像亚当的大儿子该隐因此而杀害弟弟亚伯一样(参创世记4:8)。自我中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一一举例,所有这一切都是源自亚当旧有的性情和习惯。

自我就是地狱的大门,是罪恶潘多拉的盒子,是人类罪性问题的集中表现。人性所有的阴暗面都可以在自我上找到答案,而这些阴暗面又无一例外会衍生罪恶,从而造成各种苦难:人际关系的冷淡、婚姻关系的艰难、亲子关系的冲突、工作关系的紧张等等,甚至在教会里也因着人的坚持而出现纷争和分裂。

越自我的人,面对苦难会越痛苦。因为越自我,就会对痛苦越敏感,不愿自己受伤,也受不起伤,更不容易饶恕,从而更加痛苦。所以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人的自我程度和罪的程度大致成正比,也与由此带来的痛苦大致成正比。

人类受苦往往不是因为上帝的惩罚,而是因为自食恶果之故(罪带来的苦果)。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类受苦冤不冤?或许就个人而言有冤枉的,因为会受他人罪恶的牵连;但从整体而言,一点都不冤枉,因为人人都在罪恶的大染缸中彼此伤害,只是有的人受伤害多些,有的人受伤害少些罢了。

自我的罪是何等可怕,它不但带来罪恶,带来苦难,也带来死亡。“罪的工价乃是死。”(罗马书6:23)罪从一人入了世界,死从罪来又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参罗马书5:12)。上帝用死来阻止罪恶,但死却无法胜过罪恶。灭绝人类,重新造新人类又能怎样?一代代死,一代代生,一代代仍活在罪中,于是主耶稣选择为我们受死、复活,带领我们胜过罪恶、超越死亡。

上帝奇妙的救赎

人既是上帝按照自己尊贵的形像所造,又蒙上帝所爱,祂怎能忍心人在罪中永死?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儿女?上帝更是如此,祂对我们的爱远胜过地上父母对儿女之爱(参马太福音7:11)。以赛亚书四十九章15至16节说:“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你的墙垣常在我眼前。”

所以上帝选择甘心乐意将祂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为我们受尽屈辱,挂在十字架上,代我们受死,且还是在我们与祂为敌、为仇、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参罗马书5:8)。

然而,即便人的罪借着耶稣的宝血得以洗净了,可是慈爱的上帝既不把人的自由意志收回,又不愿意灭绝人类,人偏偏又自我中心,必然还会活在罪中,那如何解决呢?感谢主!祂的智慧无法测度(参以赛亚书40:28)。上帝先借着圣灵将我们重生(参约翰福音3:7;彼得前书1:23),人只要凭信心相信主耶稣,就会有圣灵与其同在(参以弗所书1:13;使徒行传2:17;约翰福音14:17),圣灵不断帮助我们遵循主耶稣舍己的命令,只有舍己才会从根本上对付我们的自我中心,这样才能真正彻底地断绝罪恶的温床。加拉太书五章24至25节说:“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

我们跟随主不是要把別人钉十字架,不是挑剔別人的毛病,我们的敌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对付的也是自己,就是我们的自我中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与那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参以弗所书6:12),但更大的争战却常常是胜过自己。当我们胜过自己之时,才是真正的得胜,基督的能力也将会在我们身上全面彰显。舍己背十字架是一个倚靠圣灵对付老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死去也是不断成圣的过程,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本文链结:www.ccmcn.cn/read/read.aspx?id=cts20180704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675期(新生网www.ccmcn.cn)"。
首 頁期刊阅览灵修小品晓君信箱观点角度时代热点培训资源网上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