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树」圣诞爱心计划
陈佩筠(香港工场,中信当地宣教士)
「天使树」之缘起
七十年代美国尼克逊总统的幕僚高尔逊(Chuck Colson)因水门事件入狱,却因此生命被主更新,出狱後创办监狱团契,服事狱中的囚友。感谢神,这事工日後成为国际性的运动。
1982 年,美国阿拉巴马州 Mary Kay,出狱後呼吁人们在圣诞节期间,捐赠礼物给父母在狱中服刑的孩子;将囚友孩子的姓名丶年龄写在纸天使上,挂满置於商场的圣诞树,呼吁顾客摘下一个,并为其上所记名的孩子捐献圣诞礼物;告诉他们:「这些礼物是你的父/母托我们送来的。」让孩子没有被人遗弃的感觉。
後来国际监狱团契将这行动定名为「天使树」(Angel Tree),并致力推动。1994年, 成为美国各地监狱团契最受欢迎,而又发展最快丶最大的事工。据1994年统计,全美国有415,000个囚友子女因这计划而受惠!
「天使树」在香港
1995年圣诞,香港基督教更新会发起「妈妈的心意」:赠送「宝宝圣经」计划。将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宝宝圣经》赠送给大榄女惩教所参与主日崇拜姊妹们年幼的子女,并仿效「天使树」计划,以他们母亲的名义送出,藉以表达妈妈虽不在身边,但仍深爱孩子的心意。由於圣公会圣多马堂长青团为此计划奉献的「宝宝圣经」数量充裕,还可将部份送给赤柱监狱宗教班弟兄们的孩子。深愿孩子们不但藉此体会爸妈的爱心,更透过圣经认识天上的父亲,从小懂得遵照天父的心意行事为人。
1997 至98年间,更新会曾向惩教署提出推动「天使树」爱心计划;署方却认为我们在探访犯人的同时,又接触他们的家人,实在不适当。但神的引导实在奇妙,当计划遭婉拒後不久,「救助儿童会」主动联络更新会,探讨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因该会不是入监探访的组织,在社会上也有好名声,惩教署遂接纳他们探访囚友的子女;开始了「天使树」爱心行动,是我们达成这计划的重要桥梁。
我们在圣诞期间到商场做宣传活动,推广至整个香港,呼吁市民要关怀丶接纳囚友的子女,也上门送赠圣诞礼物给囚友的子女,并为孩子们提供补习丶情绪辅导⋯⋯等服务,虽然都是很有意义的行动,但因为合作的机构是非宗教性质,始终未能将「天使树」行动与福音工作连结一起。
让囚友的孩子到教会去
2000年,我们尝试在圣诞期间为在囚的母亲举行亲子活动,将孩子们接载到狱中与妈妈共渡佳节。後更延伸至入狱後才生产的女囚友,及出生後仍留在狱中与母亲一起生活的子女(三岁前)。
但我仍强烈盼望囚友的子女能早日回到教会。虽然他们会犯案入狱的比率未必较一般孩子高;但我已在狱中碰到两代同时坐牢的个案,上一代在成人监狱,下一代则在教导所或感化院,心中黯然。
事实上,父/母(甚或双亲)入狱会带给孩子们身心上的创伤和压力:与父母突如其来的分离丶可能缺乏妥善的照顾安排和情感的支持丶入狱者若是经济支柱更使家庭陷入困乏丶感受到的身份危机及自我形象低落……。一些在囚父母不愿把真相告诉子女,只说自己在外地做工。有些孩子内心敏感,觉得大人向他隐藏秘密。合作的,渐渐不再追问;反叛的,会出现情绪行为的问题;有些被同学知道了,更遭取笑或欺负……无论如何,父母坐牢对孩子有相当大的影响,实在需要许多的肯定与关怀,尤其是那些吸毒,或惯性犯案多次进出监房的父母,孩子就更需要扶持。
深愿囚友的孩子能早日进入教会,在教会的群体中经历被爱和保护,并且认识真理,走在光明中,免得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事工上的突破
与「救助儿童会」的合作在2005年停止了,那一年的圣诞,更新会独力承担「天使树」行动。很感恩,这次惩教署批准更新会独自举办是项计划。为了使行动与福音结合,我们推动不同区域的教会探访同区囚友的家庭,赠送圣诞礼物给囚友的孩子,将基督的爱和福音
与他们分享,也邀请孩子们到教会去。由於是次行动准备时间仓促,我们只接受大榄与芝麻湾两个女监的囚友申请(及少量由同工推荐的男监囚友子女),并只探访12岁以下的囚友子女,结果接触了约一百个囚友子女。
当中不少家庭对信仰开放,愿意让教会继续接触。有些家人很受感动,有些比较冷漠,但也感受教会关心他们。其中有教会即时带领那些家人决志信主,也有些孩子已开始到探访他们的教会聚会。听说,有个孩子不单自己来教会,还带朋友一起来。深愿各教会持续关心丶跟进,也愿神使用这计划,使囚友的家人丶孩子大大蒙恩!
请在祷告中记念
今年圣诞这事工会将探访的范围扩阔丶推展,也期盼藉此推动香港更多教会关注并认识监狱事工。请弟兄姊妹在祷告中记念!
(余黄国凯釆访丶整理)
本文链结:www.ccmcn.cn/read/read.aspx?id=prs20060607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09期(新生网www.ccm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