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暴风期的宣子

林施丽辉

宣教背后常见的一幕

“无论如何我不想回台湾读书,我要去美国,我们在那里生活读书不是挺好吗?”15岁的静文涨红了脸,以高八度的声调再次跟爸妈“讨论”暑假后的读书安排。她曾在美国三年,认识了很多要好的同学,四年前却被迫跟爸妈来肯尼亚一个村落宣教。“为什么要带我来肯尼亚?神呼召的是你们,不是我!我受够了,当年要我跟着你们来,今日却又叫我离开,我不是你们的一件行李,随着你们到处漂流!你们根本不关心我!你们爱肯尼亚多过爱我!你们不配做父母,你们理会过我的感受吗?你们为我设想过吗?”激动的静文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瘦削的身躯,崩溃地哭起来,多年埋藏心底的不满像火山般爆发出来。

此刻,空气仿佛凝固了,连爸妈的呼吸声也静止了,只听到静文的哭泣。冷淡的弟弟瑟缩在一旁,像在看别人的戏般抽离。妈妈心里像崩堤的河水在翻滚,双眼充满泪水,发颤的嘴却吐不出一句话来,既伤心又委屈,更感内疚自责。

爸爸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故作冷静,企图打破僵冷的空气,说:“从台湾到肯尼亚,我们不是适应得很好吗?你从肯尼亚回台湾会适应得来的,何况台湾是你出生的地方……。”

谁知静文听后哭得更厉害:“台湾是我家?我属于那里吗?除了一些不认识的亲戚外,我什么也没有。好像熟悉,却是陌生,我讨厌这种感觉。我的家在哪里?我的朋友在哪里?我究竟是什么人?”说着说着,静文伤心地冲回房间,大力地把门关上,留下爸妈无言相对。

这是宣教工场常见的一幕。进入青少年阶段的宣教士的孩子(宣子),他们面对成长的挑战、跨文化的压力及升学的抉择,好像一只小船在风高浪急的大海中,经历一浪又一浪的汹涌波涛,仿佛每一个浪都能叫人没顶。然而,经过风浪翻腾后,小船可以更加坚固。

第一浪──成长的挑战

宣子从儿童进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最具挑战的阶段。这阶段的危机是自我统整还是角色混淆。像故事中的静文,她的情绪一下子便激动起来,因她受着生理急促变化的影响,不像从前般任由父母安排,开始有自己的主见,爱与父母争辩,并且努力争取“话语权”。但在心理上,她却处于成人与半成熟的矛盾中,行为上容易出现一些难为父母接受的表现,如:爱向父母挑战、好争辩、自我中心,视朋辈比父母重要,甚至出现信仰危机。这是一个透过自我认识及自我认同,寻找“我是谁”的阶段,她一方面受父母的期望及社会价值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盼得到朋辈的接纳,建立自我身份。

第二浪──跨文化压力

宣子在跨文化环境中,不容易与朋辈建立关系,同学可能视他为异类,让他感到被孤立、被排斥,常有一种不被了解、没人明白的感觉。即使好不容易认识了一些朋友,却又因父母转换工场而再度面临分离。好像静文,虽然只有十多岁,却分别经验了台湾、美国及肯尼亚的不同文化,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

离别的伤感让宣子对情感的投放有所保留,极端的甚至不再投入或付出感情,变得冷漠及抽离。这是宣子在跨文化压力下的一种自我防卫。静文的弟弟便选择了抽离,甚至感情切断(Emotional Cut off)来“自我保护”。父母需要特别关顾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表达那份失落及不被接纳的感受,与他们一同面对离别的伤感。当孩子感到被理解,便能释怀,不开心的情绪及压力也随之消减。

第三浪──升学与搬家的抉择

因着升学的缘故,宣子再次面对离别(离开父母及同伴)、跨文化的冲击及寻索自我身份的一个循环。无论是入读寄宿学校、回母国或去其他国家就读,他们的身心灵都必须重新调节,以适应新的文化及生活,重新认识新朋友。

宣子还经常面对搬家,常有“何处是吾家”的迷茫,像静文一样,常徘徊在熟悉与陌生的感觉之中。父母当与她一同面对挑战,让她知道“有爱便是家”。家庭亲密的关系比外在环境的因素对孩子更重要,因它能抵御成长及跨文化的冲击和压力。但这种亲密关系需要从小建立,累积“爱的存款”,否则到了青少年阶段,便没存款可用,甚至出现透支的情况。

面对浪涛,小船如何安渡?

一、从上而来的信心

宣教士父母及宣子均需认定一点,即:主在船上。不论是父母的呼召,还是宣子的成长,祂都负责,并且负责到底。祂又是平静风浪的神,这些风浪将会过去的,彼此需要的是信心及忍耐去面对。当知道主在掌管时,静文的父母便能减少不必要的内疚及自责,与静文一同仰望主的带领。

“是我,不要怕!”主耶稣说。故只管欢喜接祂上船,船会将接祂上船的人带到所要去的地方(参约6:15-21)。

二、感受父母的关爱

在任何阶段,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都非常重要,无可代替,切勿因事奉忙碌而忽略孩子的需要。静文的父母需要检讨一下,有否因事奉忙碌而忽略两个孩子的需要?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之情吗?

面对搬迁及升学等安排,宣教士父母当事前及早与子女商量,切勿自行为他们安排,因他们已不是小孩子了,否则便会出现像静文般激烈的反应及反抗。

宣教士父母请先好好照顾自己,处理好自己在跨文化生活及事奉的压力,才能有愉快的情绪、足够的心力和能耐去照顾及关心子女,服事他人。

三、宣子自强不息

宣教士父母,请信任你们的孩子,他们有内在的能力和资源去面对这些风浪。这些风浪会造就独特的宣子──拥有多元文化、通晓两三种语言、适应能力强、富弹性及包容,他们经历与见识比同龄人丰富,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像故事中的静文,除了中英文外,还懂得肯尼亚语言,年纪轻轻,经历却甚丰富。静文可在情绪稳定下来时,问问自己:我担心些什么?是因为对父母累积的不满,以致凡父母提出的意见都反对吗?当能明白自己的感受与需要时,她便能在较理智的情况下作一个合适的决定。有危便有机,冲击及压力有时能成为宣子成长的催化剂。

宣子当自强!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认识那个独特的你,心意更新,察验天父在你身上的旨意。

四、关顾者的支援

关顾始于认识与了解,始于关系的建立。“心”比“法”更重要,有时不在乎你做了些什么,而在乎你有多明白他们。宣子需要被明白及接纳。认识你的宣子,以平常心视他们为独立的个体,是开启关顾宣子之门的钥匙。此外,定期及适时的关心问候和代祷是不可少的,这让整个宣教家庭不感到孤单。

(作者为婚姻及家庭治疗师,宣教士关顾者,现职中信国际差会协调主任。)

本文链结:www.ccmcn.cn/read/read.aspx?id=prs20180507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80期(新生网www.ccmcn.cn)"。
首 頁期刊阅览灵修小品晓君信箱观点角度时代热点培训资源网上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