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牧者心营造相容文化
林祥源
北美教会的挑战
根据多年的牧会体会,我发现北美华人教会存在以下特别情况,需要牧者面对:
第一是非常多元化,无论会友的原居地、文化背景、社会阶层、所操语言都有很大差异。这些现实情况令会友不那么容易合一。
第二是弟兄姐妹都是飘洋过海来到移居地,他们大部分性格坚强,努力奋斗在异地立足,其中有不少人很有成就,自信心很强,对自己的看法、想法和做法都极具自信,要这样的弟兄姐妹彼此迁就、顺服教牧长执的领导,殊不容易。
第三是各有不同的性格,有急快、有缓慢、有灵敏、有谨慎、有直率、有内敛……,各有个性;再加上各有不同的教会背景和事奉经验,要他们同心合一,实在不易!
第四是长执与教牧团队之间在领导教会的理念和做法常有分歧,也许本来只是小矛盾,若处理不当就会变成大冲突,甚至导致分裂的局面。
通常由于以上四方面的差异,使教会出现不愉快的情况,无论是在大都市或小乡镇,是知识分子或草根基层的教会都不例外;所以在北美牧会,不单单要证道、教导和探访等,很多时候还要处理因种种差异而产生的问题,牧者要设法融和这些差异,使教会成为有效的团队、和谐的大家庭,以实践主耶稣所托付的大使命。弟兄姐妹听道,今天可以透过网页听到不少很好的信息,更可以随时选择所尊崇之牧者、讲员的讲道。当然,教牧同工不会因此而忽略教会的讲台、教导和牧养;然而,让教会能够健康地、合一地发展和成长,是当前教牧同工最大的挑战。
建立相容的文化
教会能合一地发展,除了牧者要醒觉,还须要有个很重要的使命——建立并促进教会合一的文化,从各方面去塑造教会的合一。如果只是牧者与领袖们合一,而弟兄姐妹彼此未能相容,根本就营造不了合一的文化;这样,弟兄姐妹和同工之间,或弟兄姐妹之间仍会产生冲突。
教会弟兄姐妹之间即使有不同的意见或做法,都可以彼此相容,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更不会将问题扩大、外扬,有矛盾或冲突都可以尽量收敛,设法解决,不使问题升级,以致不可收拾,反而能使气氛趋向缓和,达至彼此接纳,互相包容,会友心胸宽宏慷慨,不那么计较,情绪和感受都能释放出来。教会里人人都这样,新来的朋友可能初时觉得这种人际关系的互动方式奇怪,但渐渐在这股和睦气氛的熏陶下,就不再觉得奇怪,自然逐渐进入这种文化领域里。这是我所谓“相容文化”的塑造。
在北美华人教会服事,我第一件事追求的是:如何促进教会合一,使弟兄姐妹能同步前进,孕育彼此相容的胸怀,营造一个慷慨的教会。所谓“慷慨”,乃扩大我们心胸和脑袋的容量,使能与弟兄姐妹彼此相容、互相接纳,和洽同心。
相容文化的营造
教会营造相容的文化,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弟兄姐妹应紧记教会最重要的呼召是什么、大目标是什么,同心朝着这个大目标前进。须知道我们最关心、最核心的议题是:“如何遵行主的大使命?”其中包括福音的广传和门徒训练(Evangelism & Discipleship)。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什么都可以讨论、商量,没有介入个人的私心,只以神的国度、主的大使命作为整个教会的大前提,而不是要建立一个怎样偌大的教会。提醒弟兄姐妹应为着这个缘故做好一切事工,也为着这个缘故彼此包容,合力发展基督的教会;以基督的心肠,聚焦于上帝所关怀的事上,学习把自己的事放下。
其次,在事奉方面,讨论事工时,常会讲到两方面的议题:即方向性和执行性(Directional & Operational)。方向性的问题,需要牧师、传道和灵性较成熟的长执提供意见。他们应经过信心祷告、恳切寻求、多方聆听,然后提出方向性的议题,譬如:几十年前教会除崇拜外,都以团契、查经班作为教会的骨干;而从30至40年前开始有细胞小组。这看似很自然,但几十年前会觉得很不自然;因为有不同年龄层的团契,聚会和活动一直都是在教会举行,为什么突然要转行小组制?纵然二者有不少事情类似,可是转变不是那么容易被接受并推行成功。
教牧、长执在提出有此改变之前,很自然会经过了解、研究,明白为什么要将团契改为小组,小组又应该怎样进行。推行前教会领袖应向弟兄姐妹清楚解释,例如会众渐多,教会地方不敷使用,计划扩展到弟兄姐妹的家庭进行,藉以扩大容量,使大家感到更亲切、更温馨。解释清楚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由牧师作决定,领袖们下令推行。虽然弟兄姐妹应该尊重牧者、长执,但弟兄姐妹都有思想,可以参详;况且,应该给他们一个说法,因为会友有知情权。
至于执行方面的问题,不宜与方向性的问题混为一谈,否则浪费时间。执行的事情应交给委员会去思想、讨论并作决定,不必在大会或长执会讨论;只要委托一个负责人与其执行小组去做;如有反对,也应该是执行方面的细则,而非方向性的异议。
教会冲突的预防
一般而言,处理冲突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产生冲突时,大家会有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情绪反应,甚至有时会针对个人身上(Take it personal),有些人也许会用高压手段,将某些人的声音摆出来,或以情绪话语彼此相对,互相指责、诬告,或在背后斥骂。凡此种种,只会破坏关系,不能造就事情;所以教牧同工要接受培训,学习如何处理教会内部的冲突,以促进和谐合一。
大部分教会通常会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发展事工、如何教主日学、如何培育儿童;于是义工们所接受的培训多属于做事方面,却很少培训弟兄姐妹应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冲突、如何顺服教牧的领导、如何忠诚地委身事奉教会等。我们应该知道公司与教会两者是很不同的机构,教会有些元素是公司或世上一般机构所没有的,因此不能用公司的处理手法去处理教会单一的事件。
让我在此举一个例子:教会有时由于多数压倒少数而引起冲突。我不是说这个制度不对,有时也要如此行。我说的是,要注意过程,而不能只看重结果。假如投票大多数赞成,但有三分一人不赞成;这样,赞成的人很高兴,但却忽略了有三分一人反对。在这情况下,赢的只是票数,不算完全的赢,不应该立刻定案执行。当然,按法例(By law)而言,赢就是赢了;但在教会而言,行事不能单凭法例。须知道就议题而言,赢的是投票结果,但赢不了三分一人的心(Can't win the people)。我们应力求既赢议题的投票结果,又赢取人心。
我们要尽量让弟兄姐妹明白:少数要服从多数,但赢的要尊重输的那部分人之感觉和疑虑;所以虽然已有投票结果,但未能视为完全通过,适宜多用两个星期好好祷告,与有疑问的弟兄姐妹沟通,一对一沟通或以小组形式沟通均可。两个星期后再投票一次,也许结果赞成的人数多了些,变成四分三。至此那四分一反对的人就得尊重大多数会众了。这样就让他们输得比较心服,因为之前已让他们表达意见,提出疑问。这种做法有异于教会外面的一般做法。教会需要多花些时间彼此沟通,不单看重结果,也应看重过程,在过程中关切弟兄姐妹的感受。能如此自然可以减少冲突。这是营造教会合一、弟兄姐妹灵性成长所应有的操练。
(余黄国凯采访、整理)
本文链结:www.ccmcn.cn/read/read.aspx?id=prs20200201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89期(新生网www.ccm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