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诺贝尔奖得主发现创世留痕

梁斐生

圣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宣告:“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世记一1)可到了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Lavoisier)从实验证明,物质是永恒的,不能消灭,也不能凭空产生。于是很多人相信圣经与质量守恒定律无法共存,宇宙绝不可能是上帝从无变有的创造。

1917年,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数学程式发现宇宙在不断地扩张或收缩,但是因为当时学术界普遍的信念是:宇宙是静止永恒不变的。为了使数学程式迎合当时的“知识”,爱氏特别引进一个常数,抵销宇宙不断扩张或微缩的可能性。当时的比利时神父,天文数学家李密特(Georges Lemaitre)已指出,这个常数做成爱氏的方程式不稳定。李氏从相信圣经的角度看,宇宙应该是由一个宇宙蛋(cosmic egg)爆炸而成。

到了1931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Edwin Hubble)借了当代最大的望远镜观察,发现大多数星系都有红移现象,不断向外迅速扩展。这时爱因斯坦才承认,他所附加的宇宙常数是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同时亦接受了“宇宙有起源的必须性”。

1940年代,留美俄裔物理学家伽莫(George Gamow)进一步提倡宇宙起源爆炸论(The Big Bang Theory),却备受当时天文学界的冷嘲热讽。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说:“整个宇宙的产生只是偶然,我们没理由相信宇宙有任何起源,以为凡事必有起源是因为想像力贫乏。我们现在找到许多被认为是自然规律的事,不过是人类的习惯用法。”芝加哥大学的亚特乐(Mortimer Adler)在How to Think About God(怎样思想上帝)一书中,也拒绝相信宇宙有任何起源的可能,因为“如果宇宙有起源,就得先假定有一个创始者”。

第一对获奖者,证实宇宙有起源

1965年美国贝尔(Bell)研究所的彭西亚斯(Arno Penzias)和威尔逊(Robert Wilson),无意中测量到宇宙起源大爆炸余留至今的微波辐射,正好符合伽莫的理论:假如宇宙真由激变性大爆炸(Catastrophic Cosmic Explosion)形成,那么温度高达两千亿的原始火球(Primordial Fireball)可能至今仍保存辐射背景的踪迹。

1978年,彭、威二人获诺贝尔物理奖,是因证实宇宙有起始的第一对物理学家。彭氏表示:“天文学叫我们认识一件独特的事:宇宙是无中生有的。当中须要非常微妙的平衡和精确的条件,才可产生生命,可能背后是有计划(或超自然)的因素。”

第二对获奖者,发现宇宙诞生的证据

接下去美国太空总署(NASA)为解决宇宙创始之谜,于1989年发射了宇宙背景探险号(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 COBE)人造卫星。1992年4月23日,太空物理学家史莫特(George Smoot)公布,发现了宇宙起源爆炸所引发的微波。史氏说:“微波中较小的已形成天河系(clustered galaxies)和太空中广阔无边的空间。”霍金称这“若非是有史以来至大的发现,便是世纪创举”。

史莫特宣称:“我们找到的是宇宙诞生的证据。”“好像张开了眼,看到上帝一样。其中的秩序是多么精美、多么均衡和精密!让我们联想到宇宙背后必有设计。当我们解释宇宙大爆炸遗留下的微波,简直像读到上帝第一天创造宇宙的日志。有什么比这工作更神圣?”当记者询及究竟是什么力量促成宇宙原始大爆炸及这微细的波浪,史莫特认真地回答:“上帝可能是它的设计者。”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弗卢(Anthony Flew)说:“现代宇宙学令顽固的无神论者汗颜,因宇宙学者已经提供哲学上认为不可能的证据─宇宙是有起始的。”

2006年,史莫特和美国太空总署的马瑟(John Mather)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成为因证实宇宙有起源而获诺贝尔奖的第二对物理学家。

第三对获奖者,证实从无变有的可能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能中心(CERN)宣布,在欧洲地下100米的大型强子对撞实验中,观察到科学界寻觅近半个世纪的“上帝粒子”,证实他们所提出的希格斯场(Higgs field)的存在,使无质量的光子和粒子转变为具有质量的物质。因为涉及质量从无到有的过程,甚有上帝从无到有的创造意味,因而被称为“上帝粒子”。无神论者霍金曾打赌不可能找到“上帝粒子”,至此只得认输。

2013年,因为提出“上帝粒子”的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Peter Higgs)和比利时的恩格勒特(Francois Englert)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为印证宇宙起源的第三对学者。

可能第四对获奖者:发现引力涟漪

2014年3月17日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科瓦奇(John Kovac)宣布,位于南极名为BICEP2的望远镜研究团队,侦测到宇宙诞生最初暴胀时发出的引力涟漪。

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广义相对论,预示引力波的存在。在他的理论中,时间和空间是一个可衡量的实质(reality),好像一匹布料,当庞大的质量或能量在“布料”(时空)上的时候,时空便会“翘起来”(warp)。如果有庞大的质量突然移动,时空曲率(curvature)便像涟漪一样向外扩散。

1980年阿兰古斯(Alan Guth)提出“宇宙膨胀论”,认为宇宙原始爆炸后10-36秒到10-33和10-32秒之间,非常短促的时间,整个宇宙突然膨胀1026倍。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个庞大无比暴胀的推动力必产生引力涟漪。BICEP2所侦测到的引力涟漪,就是宇宙大爆炸骤然“暴胀,遗留下来的微波辐射偏振所产生的微弱螺旋涟漪图案”。

根据目前科学界的共识,阿兰古斯和科瓦奇可能将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2014年3月19日,《以色列时报》以头条标题报导:“以色列正统物理学家声称:宇宙大爆炸的新证据支持圣经的创造论。”

以色列巴伊兰大学(Bar-Ilan University)前物理学系主任阿维泽尔(Aviezer)表示:“这些引力波证实宇宙大爆炸的发生。”“宇宙大爆炸与创世记的记载完全吻合。”“如果不讨论是谁,或因什么缘故而引起宇宙大爆炸,宇宙创始的大爆炸过程与创世记完全吻合。若一定要我提出一个理论来解释创世记,我会选大爆炸。”“根据创世记,宇宙的创造是由能量和光的球从虚无突然出现,与宇宙大爆炸论所描述的能量和光球完全一样。”“多个世纪以来,无中生有的创造被认为是不可能,今天却被视为科学事实。”他又补充,接受这个学说与宗教无关,并引用霍金的话说:“实际的创始点是在目前已知的物理学范围以外。”

近期现代宇宙学的作者,加州大学的绍基(Joseph Silk)教授说:“大爆炸是现代版的宇宙创始。”

英国举世闻名的天文和数学家彭罗斯(Roger Penrose)在其著作The Emperor's New Mind(国王的新思)中指出,要造成类似今日我们所居住的宇宙,设计的精确度必须达到(1010)123分之一。从任何数学角度来看,(1010)123分之一的精确度绝不能用偶然和巧合解释。

贾斯特罗(Jastrow)是美国太空总署的创始人之一,他说:“现在我们看到太空的证据怎样指向圣经的创世观点。”

曾获英国最负盛名科普利荣誉奖的英国科学家惠特克(Edmund Whittaker)认为,宇宙的起源是因“上帝按自己的意思,从虚无创造大自然”。

彭西亚斯说:“迄今从观察或收集所得的天文数据,全都支持宇宙是被造的。”

史莫特说:“毫无疑问,大爆炸论与基督教从无变有的创造论平行共存。”

(作者梁斐生博士曾任职加拿大国防部多年,致力于国防太空、通讯卫星、反飞弹防御及核子辐射研发工作,著有《从圣经揭开动荡世代的奥秘》。)

本文链结:www.ccmcn.cn/read/read.aspx?id=cts20141205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632期(新生网www.ccmcn.cn)"。
首 頁期刊阅览灵修小品晓君信箱观点角度时代热点培训资源网上音频